沾女婿的光
  鄰居家出了名人,哪怕妻以夫為貴,那也是人家本事。不能總是犯眼紅病、看不慣病,看不慣別人的成功,啥事都挑毛病,啥事都有毛病,可最後有毛病的是自己。這也是一種社會心態,總有一些人只喜歡自己成功,而不習慣別人成功,卻善於以瞧不起的語氣去揶揄乃至噁心別人的成功。
  ——迅之《為“女婿”驕傲有何不好》(10月16日《南方日報》)
  醫生下沉是關鍵
  吸引人才的一隻腳,重在讓人有待遇、有盼頭,既要給全科大夫必要的物質激勵,又要在科研上、職稱上,特別是職業生涯的設計上,有所倚重,比如晉升,比如多點執業。實實在在地尊重一位人才,能夠留下一大批有信心的患者,這筆賬,值。
  ——《建醫療金字塔,醫患都得“往下走”》(10月15日《新京報》)
  先做好工匠
  有後輩曾問快板書大師高鳳山,為何現在的快板書藝人沒有過去說得好了?老先生答曰:“因為他們沒要過飯。”話糙理不糙。沒有一種對職業的敬畏,沒有踏踏實實的服務精神,幻想一夜成名,任何藝術都將只是空中樓閣。提醒中國的動畫人,還是先做好工匠再談藝術吧。
  ——薛艷平《“工匠精神”輕視不得》(10月17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禁,還是管?
  哲人說,人類發明的工具,在帶來便利的同時,無不限制著人類。電動車也是一種工具,儘管它不完美。管好,讓它成為城市交通的良好補充,有條件的話,應朝這個方向努力。
  ——盛毅韜《綠色出行,為何要禁?》(10月17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法治是正途
  政府不再過多依賴缺乏長期效應的行政方式,利益訴求者也不再過多尋求“官治”與“媒治”的個別化幸運,那些為了利益而企圖為所欲為的逐利者,更應告別權錢交易、狐假虎威的妄想。只要利益各方都回歸到法治中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上,中國就一定能走向一個尊崇法治、信守法治、憑依法治的新時代。
  ——傅達林《法治是化解社會衝突的正途》(10月17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不能唯年齡是舉
  是靠組織培養引導,而不是揠草助長;是靠幹部實績,而不是靠組織設計;靠努力拼搏,而不是靠“開小竈”、吃“偏食”;靠幹部才能魄力,而不是靠學歷、履歷;靠綜合素質,而不是靠年齡優越。
  ——許森《提拔幹部應放鬆年齡杠》(10月14日《環球時報》)
  (原標題:一周評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j53pjlx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